爱玛电动车官方网【视频】《诗》三百,思无邪!《论语·为政》开讲。-凤栖梧--专为你

【视频】《诗》三百,思无邪!《论语·为政》开讲。-凤栖梧--专为你

相约梧桐书院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4月13日晚7点,平度市凤栖梧·梧桐书院《论语》研修班第7期暨《论语·为政》篇开讲。百余名传统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秘书长张丽女士宣读班规、带领大家行鞠躬礼、齐诵《论语》警句后,课程正式开始。
本期课程特邀平度电视台著名播音员、主持人,国家主任播音员毛刚老师作为梧桐书院助教老师并授徽。同时为第三批优秀学员举行了授徽仪式。(附名单:蒲洪强、毛伟敏、任彤、李桂燕)
助教老师毛刚
第3批优秀学员授徽仪式
《论语·为政》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张忠强老师运用意味深长的诙谐语言对《论语·为政》篇1-6小节进行了详细地讲解。
主讲老师张忠强
课程结束前的10分钟,大家一起观看了公益短片《来信》。短片中讲述了一位年迈的父亲在老伴去世后,儿女们因为工作原因不能经常回家团聚,于是老人在一一看望子孙以后选择在老伴生日这天永远地告别了自己的孩子们,只留下了一封遗书和一本存折。儿女们面对老父亲的遗物,放声痛哭,追悔莫及……

导演想表达的中心思想看上去是很老套的——亲情。可是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那些我们最不在意的情感,正一步步远离我们,亲情是我们从呱呱坠地就拈来的情感,就像你的皮肤,你的血液,甚至于有时你都感觉不到。但这也正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情感,我们想着如何去讨好上司,交好同事,照顾后辈,却忘记了那个白发苍苍躲在街边偷偷看我们两眼的父母。时间总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偷偷地染白父母的头发,说不定下一次见面变成了永别。人,终究摆脱不了的便是生老病死,一路走下来你能带走多少名利呢?有空回家吧,不求你多做什么,再能多见一遍,就再听一下那熟悉的声音吧,那不是药,却能治好我们的社会病。回家吧,趁着他们还在......《来信》告诉我们:时间无法倒流,请珍惜身边的人。
课堂小故事——齐王问政
春秋末年,鲁国君臣矛盾激化,形势异常险峻。“斗鸡之变”后,鲁昭公被迫流亡齐国,国内由季氏擅政。孔子见鲁国政局大乱,君臣失位,君已不君,臣也不臣,于是就离开鲁国,去了齐国。是年孔子三十五岁,正当雄心勃勃、积极有为之年吾名鲲鹏。孔子大约在齐国淹留二年左右(昭公二十五年冬至昭公二十七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之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齐景公是齐国历史上的一位有抱负、有作为的国君,他在位期间与鲁、郑、卫等国结成反晋联盟,重新建立了齐桓霸业。然而他在内政方面却多有失误,致使国内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危机四伏。齐景公在生活上贪图享受、奢侈淫逸,百姓税赋负担很重汉风1276,“民参其力,二入于公春宫秘戏图,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因此国人怨声载道、众叛亲离。而齐国的陈氏集团则采取大斗贷出、小斗收回、山林鱼盐不加利等手段厚施于民、笼络人心,百姓称颂其德,争相归附。当时齐国贤相晏婴对于这种国君失政、国卿当权的情况忧心忡忡百炼焚仙,他说:“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此外龙枪编年史,齐景公内嬖甚多,晚年却一直讳言立嗣之事。他的原配夫人燕姬原本生有一子,但早年夭折。在群公子中,鬻姒之子公子荼比较得宠爱在我心中,但他年少,且无德行,不符合嫡庶长幼的立嗣礼制。齐国诸大夫担心齐景公违反礼制,强行立公子荼为嗣,为以后群公子争权埋下祸根,因此建议他尽早立嗣,安定人心,可是他却说:“你们瞎操什么心,当下先好好享受,到时候还怕没有国君吗?”国君晚年立嗣,是维持政权顺利交替的一件大事,齐景公恶言嗣事封魔冤家,为此后陈恒弑君埋下了祸根!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虽然当时齐国国内矛盾尚未激化,但已初显端倪,特别是鲁昭公失政的惨痛教训让他有所警觉,故而有此一问。孔子用“君臣父子”四组叠字作为回答,言简意赅季小薇,意味深长。叠字的前面一个字是名词,“君”即国君,“臣”即臣属;后面一个字则是对事状进行描述的形容词,“君”即君之名像,“臣”即臣之名像。所谓“君君”就是国君要有国君的名分、行止和样子,“臣臣”则是臣属要有臣属的名分、行止和样子。
显然,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既是对鲁国君臣失位惨痛教训的深刻反省,也是对齐国政坛潜在危机的深重忧虑。齐景公厚敛于民、渐失民心,陈氏则厚施于民、日益坐大,齐国已然是“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了;而齐国立嗣之事久拖不决,群公子名分不清、行止不当,这也是“父不父,子不子”所致。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早解决,日后必将祸起萧墙、贻害无穷!孔子从维持尊卑长幼有序的春秋礼制出发,向齐景公提出了“正名”的为政建议,要求君臣父子“名”、“实”相符,各安其分。这种观念代表了“公室”贵族集团的政治利益,因而受到齐景公的赞赏和认同,连称“善哉”,并打算重用孔子,把尼谿之田分封给他。但是以晏婴为代表的思想先进的政治家对孔子提出的儒家礼治观念进行了无情的驳斥柳暗花溟,晏婴劝谏齐景公道:“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圣宋元宝,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胡中惠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由于晏婴等人的强烈反对,齐景公最终未能起用孔子。此后不久孔子便返回鲁国。
齐景公问政,孔子提出了“正名”观念,即以春秋礼制之“名”来校正现实政治之“实”,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后来他在与子路的对话中对“正名”的政治功效和意义又作出详细解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客观而论,春秋末年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深刻变革,孔子提出“正名”的政治主张在这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显然是迂阔而不切实际的,这也是他在齐国未能受到重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授课内容
0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释义:
北辰:北极星,距地球约782光年。共:同“拱”,环绕。
孔子说:“国君用品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他就会像北极星那样,泰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的星辰便会自行在周围旋转运行。”孔子认为,包括为政者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修养身心,养成高尚的品德,让自己能够焕发出人性的光彩马鞍山师专,形成强大的感召力。而这种感召力不仅仅是有益于国家的,有益于民众的,更是有益于个人的,而这种感召力也能够传承世代,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为政者要求自己以德,民众约束为政者以法,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追求的目标吗?
0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释义: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天命传奇,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诗三百”,是指中国文学中的《诗经》,是孔子当时集中周朝以来数百年间,各个国家(各个地方单位)的劳人思妇的作品。所谓劳人就是成年不在家,为社会、国家在外奔波,一生劳劳碌碌的人。男女恋爱中,思想感情无法表达、蕴藏在心中的妇女,就是思妇。劳人思妇必有所感慨。各地方、各国家、各时代,每个人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时候是不可对人说,而用文字记下来,后来又慢慢的流传开了。孔子把许多资料收集起来,因为它代表了人的思想,可以从中知道社会的趋势到了什么程度,为什么人们要发牢骚?“其所由来者渐矣!”总有个原因的。
《诗经》归纳起来,有两种分类——“风、雅、颂”、“赋、比、兴”。什么叫“风”?就是地方性的,譬如说法国的文学是法国的文风,法国文风代表法国人的思想、情感,所以《诗经》有《郑风》、《鲁风》、《齐风》等等。“雅”以现代用词来讲,是合于音乐、文学的标准,文学化的、艺术化的,但有时候也不一定文学化、艺术化。“颂”就是社会、政府公事化的文学叫“颂”。
孔子说我整理诗三百篇的宗旨在什么地方?“一言以蔽之”——一句话,“思无邪”。人不能没有思想,只要是思想不走歪曲的路,引导走上正路就好。以现在的话来说,一切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只是思想问题。只要使得思想纯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知道,现在整个世界的动乱,是思想问题。孔子说《为政》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告诉我们为政的人,除了领导思想不走邪路以外,对于自己的修养,更要有诗人的情操,才能温柔敦厚,才能轻松愉快的为政。
0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释义:
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孔子的这句话是说明了道德对人民的重要性。这句话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出发而说出的。政治与刑法只是使民众不逾矩的手段人民会感到羞耻。美好的品德与合乎规矩的礼会使人民“有耻且格”,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道:同“导”陈剑月。治理,引导。齐:整治,约束,统一。免:避免,指避免犯错误。无耻:做了坏事,心里不知羞耻;没有羞耻心。格:正,纠正。
0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0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知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释义:
孟懿子问怎么样做是孝,孔子说:“不违背周礼。”樊迟为孔子赶马车,孔子对他说:“孟孙氏问我怎么做是孝,我回答他:‘不违背周礼。’”樊迟说:“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按周礼侍奉他们;去世了,要按周礼为他们办丧事,按周礼祭祀他们。”
中国人讲“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即言,在所有的坏事中,淫乱是最大的坏。而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一个人若不孝顺自己的父母或长辈的话,那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做人尊严。
当人们谈到“孝”的时候,后面往往跟着一个顺字。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的回答好象很肯定:“无违”。什么是“无违”?为了具体地说明什么是孝道,孔子又从三个方面予以解释:“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爱玛电动车官方网。”
当然了,我们可以讲无违。但必须有前提,就是父母的要求一定是对的,或符合法的精神,或符合道德及伦理的要求。否则,“无违”就有缺陷了。在今天的社会里更是如此。父母的思想观念可能跟不上形势的要求,而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的行事方式是与时俱进,而不是墨守成规。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个人如果什么事情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可能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对孝道的理解应该有一个辩证法。
0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释义:
孟武伯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担忧他们的疾病。”
其代指父母。此举意思是:唯忧父母疾。一说,“其”,指子女。“疾”。指品德行为上的毛病。意思是:父母唯忧其疾。做父母的就是担心子女的品行不好。所以,孝顺父母,就要自己品德好,不要使父母担忧。另说,“其”指子女,“疾”指疾病。“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
鳳栖梧高级定制生活馆:平度市人民路29号
服务电话:0532-88317918
鳳栖梧高级定制形象店:青岛市香格里拉大酒店中心商场一楼服务电话:18561390583
朝阳养颜阁服务电话:13280838123

2016-03-20 | 热度 301℃ 全部文章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