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视频】《舌尖3》开播了!放心品尝美食,先了解食品安全十大谣言-中国化工报

【视频】《舌尖3》开播了!放心品尝美食,先了解食品安全十大谣言-中国化工报

每逢佳节胖三斤
但是这个春节,你可能会胖十斤
因为时隔四年,昨天晚上
让万千吃货期待的《舌尖3》
终于暖心回归


还是原来的配方
还是原来的味道
《舌尖》第三季带着满屏的香气
重磅来袭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宣传片
虽然视频让人大饱眼福,但吃货们还是想着用美食来滋润胃蕾。
回望2017年,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耸人听闻的食品安全谣言还历历在目。在食用美食之前,小编带您盘点一下2017年公众关注度较高的、与化学化工相关的食品安全谣言。
2017食品安全十大谣言
你上过当吗?
谣言一:废旧塑料袋做紫菜
网上曾热传一则视频,在这段视频中,一位女士从一包买来的“紫菜”中取出几块泡在水里,说闻到一股腥臭味,而且拉拽不开,吃的时候嚼不碎,判断是废旧的黑塑料袋做的胎动随心记。

真相:紫菜产业专家表示,坛紫菜本身就很有韧性,有的比塑料袋还好,不容易拉拽开是一种正常状态。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在实验室对紫菜和塑料袋进行了鉴别把爱传出去,认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谱。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都是干紫菜,烘烤制作干紫菜要经过200℃~300℃的高温,塑料不可能承受这种高温。另外,紫菜富含蛋白质,烧过有烧焦蛋白质气味,明显不同于塑料袋燃烧后散发出的刺鼻味道。
谣言二:催熟的水果会“催熟”儿童
西安市鄠邑区秦渡镇禹王庙村有果农反映自家葡萄落果现象严重。在调查中发现,禹王庙村部分农户的“户太8号”葡萄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目的是想让葡萄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随后,鄠邑区农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局组成的联合执法组的执法人员,将约10吨葡萄全部摘下,进行石灰覆盖、深埋处理。
有网友称,这样被催熟的葡萄如果长时间食用,会造成儿童被“催熟”,造成儿童性早熟,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真相:乙烯利是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主要用来促进种子萌发、开花结果、催熟、催落等,可以用于多种作物,如水稻、玉米、金秋梨、葡萄、桃、番茄、黄瓜、甜瓜、棉花等,合理使用乙烯利能增产、增效。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自限性,用多了得不偿失,新闻中的农户就是因为用多了,导致葡萄掉果。
催熟水果的典型是芒果、香蕉、木瓜等热带水果赵霏儿,这些水果在乙烯利的作用下能够提前成熟。提前成熟的水果无法给孩子提供生长激素,无法“催熟”儿童。
谣言三:塑料制造假大米
这是在微信朋友圈热传的一段视频:一位没有露脸的网友用电饭煲蒸煮了一锅米饭,盛出来放在镜头下,蒸煮好的米粒怎么揉捏都不会烂,很有弹性,这位网友说这个大米是用塑料做的,根本不能吃。
与此同时流传的还有另外一个视频:在一个工厂车间里面,一个年轻操作人员正把一些塑料布扔进一台机器内,通过一系列工序,机器的另一头就生产出一堆类似大米的东西。拍摄视频的人在视频中用文字说明这是在生产黑心的塑料大米。一时间,两个视频在网上被疯传,网友们惊恐万分。
真相:这是一条移花接木的谣言。在第二个视频中呈现的生产过程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那些从机器中产出来的白花花的“大米”根本就不是大米,而是造粒成型后的塑料颗粒。这其实是一个塑料再制过程,把塑料薄膜还原成颗粒状,以便进行再次加工。
此外,塑料的成本比很多大米要高,用塑料来生产假大米根本就是一种赔本的行为。
谣言四:糕点含致癌橡胶鞋底原料
一则关于面粉“增筋剂”的报道在2017年又被“旧闻重发”了。这个报道称:“某咖啡连锁店承认在中国所售的糕点内含有致癌的橡胶鞋底原料——偶氮甲酰胺。目前英国、欧盟、澳洲已禁用。”
真相:偶氮甲酰胺本来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于面粉的漂白和氧化爆炒毛肚,常作为面粉的增筋剂使用。从全世界对偶氮甲酰胺的安全评估来看,偶氮甲酰胺安全性其实很好,并不会使人得癌症。偶氮甲酰胺的降解物也没有致癌性。
谣言五:胶带捆菜有毒
2017年,很多媒体报道称,在大大小小超市中用来捆蔬菜的胶带甲醛超标,常吃这样的蔬菜会中毒。
真相:检测了11个蔬菜和胶带样品,其中蔬菜与胶带接触部位都没检测到甲醛。还有一些第三方机构的检测能验证这一结果。波力斯卡
捆绑蔬菜所使用的的胶带面积本就不大,甲醛也能溶于水,将胶带放置于空旷通风的环境下,胶带中的甲醛很快就会挥发殆尽。
此外,一些水果和蔬菜中普遍含有微量甲醛,一般含量在每千克3~60毫克,肉类、鱼类、甲壳类和奶类当中也会有微量天然甲醛狂狮少帅。鱿鱼的甲醛(非人为添加)含量可以达到每千克100毫克以上。蔬果含有的甲醛对蔬果自身能起到催熟的作用,不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谣言六:香蕉浸泡不明液体
在网络上出现了一组图片和视频,到了香蕉上市的季节,蕉农将采摘下来的香蕉放入一个装有不明液体的大池子中进行浸泡。图片和视频的说明都称这不明液体是防腐剂,能够保持香蕉不腐烂,对人体有害。
图片和视频发布后,很多人都不敢购买香蕉,引起了一定的恐慌,带来的农产品销量骤降、价格下跌。

真相:所谓的防腐剂其实是香蕉保鲜剂,浸泡后可以有效抑制香蕉有氧呼吸,利于远距离运输。目前主要使用的香蕉保鲜剂为咪鲜胺、甲基硫菌灵、异菌脲,这些都是国际公认的低毒杀菌剂,降解速度较快,且都经过主管部门登记,允许在香蕉保鲜措施中使用。主管部门也都制定了相应的推荐使用量和残留限量标准。
谣言七:“染色葱”致命
2017年底,一段和葱有关的视频在网上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关注。视频中显示,在选购葱的时候,有些葱的外形跟正常葱并无区别。但是用浅色毛巾擦拭之后,就会发现毛巾上留下了淡蓝色的痕迹。视频称,这些大葱都是染色葱,吃了对人的身体有害。
真相:这些葱上面的蓝色物质,其实就是五水合硫酸铜。在农业生产中,硫酸铜可以作为一种农药来使用。在大葱上使用硫酸铜,主要能起到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杀菌杀虫半坡饰族,第二个作用是铜离子能够起到防止大葱叶片枯黄的作用。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硫酸铜是可以作为澄清剂和螯合剂用于葡萄酒及皮蛋加工中的,并没有绝对禁止在食品中用。因此皮普保罗,吃染色葱中毒的可能性并不大。
谣言八:肉松饼是棉花做的
2017年祁阳,一段声称“肉松饼里装的是棉花”的视频在朋友圈中热传。只见一男子将某品牌肉松饼拿水浸泡,之后不停用手揉搓,形成了一团白色絮状物。他称这种絮状物是“棉花”,并试图用打火机点燃“棉花”。
类似的视频有多个版本,这些视频中所谓的“检测方法”也都是将肉松泡水后形成白色絮状物,然后用撕扯或试图点燃来证明这是“棉花”,进而声称:这么多年,很多人吃的都是“棉花肉松饼”。

真相: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一咬就会融化八一军婚网,口感松软李靖飞。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上去也很松软,但嚼不烂。也就是说:如果真有人用棉花冒充肉松,消费者一吃到嘴里就能够轻易识破。
此外,视频中所使用的“火烧”鉴别法也无法说明任何问题。肉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本身就是可燃物,能够被点燃是正常的快意电梯,而且点燃后还会有一种焦糊味。棉花也可以被火点燃,但不会有焦糊味。
谣言九:食盐里含有氰化钾
在很多食盐的配料表里会有标注,食盐中含有一种叫亚铁氰化钾的东西。在网上有人揭露内幕称:这个东西相当于剧毒的氰化钾,外国人不用,专门忽悠中国人用,长期食用会引起中毒,这是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又一阴谋。
真相:亚铁氰化钾和氰化钾是两码事。亚铁氰化钾又叫黄血盐钾,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用作抗结剂,属于低毒物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的数据,亚铁氰化钾的终生安全剂量是每千克体重0.025毫克;中国国家标准规定,食盐中亚铁氰化钾的最大添加量为每千克10毫克。一个60千克重的人每天至少要吃150克盐才会受到影响。
亚铁氰化钾在400℃以上会分解产生氰化钾,但一般家庭烹饪的温度远达不到这么高。就算分解,盐中的含量也不可能对人体产生影响。
谣言十:食品矿物油超标致癌
一家宣称第三方测评平台的机构披露,德芙巧克力矿物油含量超标,引起了大家的热议。除此之外,海天、老干妈、老干爹等品牌的多款油辣椒产品也陆续中枪,被爆矿物油超标。爆料者同时称,矿物油致癌。一时之间,消费者哗然。
真相:矿物油是石油通过常压或减压分馏、溶剂抽提和脱蜡、加氢精制等步骤得到的液态烃混合物,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纯度魔都传奇,被分为工业级、化妆品级、医用级、食品级等。
其中,食品级矿物油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可用于粮油加工、水果蔬果加工、乳制品加工、面包切制机等食品工业加工设备的润滑,还可应用于食品上光、防粘、消泡、刨光、密封等。
食品级矿物油经过精炼画之国,已经尽可能去除了MOAH(矿物油芳香烃)等可能有害健康的物质。IARC(国际癌症研究署)认定,经过精炼的矿物油并不会致癌。矿物油在人体肠道中不会被吸收或消化,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副作用。
2014-06-24 | 热度 370℃ 全部文章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