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视频】《鼓浪屿之波》的缺憾与补救-半卷书

【视频】《鼓浪屿之波》的缺憾与补救-半卷书

《鼓浪屿之波》的缺憾与补救
任 蒙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问世于1981年底,本是一次“命题作业”,背景是“解放台湾”的口号改为“和平统一”后,福建省有关部门组织创作以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为主题的歌曲。《鼓浪屿之波》作曲在先,填词在后,为表现两岸同胞亲情大唐超级奶爸,歌词设置了一个用于叙事的人物和情景:由于台湾海峡的阻隔,旅居大陆的一位台胞,来到厦门鼓浪屿,登高远眺,渴望回到台湾。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TW是我家乡。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母亲生我在台湾岛,基隆港把我滋养。我紧紧偎依着老水手,听他讲海龙王西洋接骨木。那迷人的故事吸引我,他娓娓的话语记心上,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思乡思乡啊思乡,鼓浪鼓浪啊鼓浪。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今天看来,一位台胞来到厦门,登上日光岩,目光越过台湾海峡,渴望回到基隆港,这一人物和情景的设置是不妥当的,经不起推敲,也是与这首歌所要表达的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主题相悖的。

众所周知,大陆是中国的主体,台湾只是中国孤悬海外的一座岛屿,一个曾经附属福建的省份,祖国统一只能是台湾回归祖国大陆,而不是祖国大陆回归台湾。台湾自古属于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割让给日本,中国痛失台湾50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重归中国,1949年后两岸对立兵戎相见,祖国统一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殷切期盼。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写一首以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为主题的歌,一般来说,应该是写成千成万的台胞,尤其是当年战败去台的国民党老兵,思念大陆故乡,渴望回到大陆,而不是写零星的旅居大陆的台胞跑到厦门鼓浪屿,去渴望离开大陆,回到“美丽的基隆港”。这一点,在台湾的大批诗人和作家早已用他们的作品做了证实。如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晚年有这样一首绝唱《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故乡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诗人文晓村人在台湾,心向中原,写了《想起北方》:“在岛上/想起北方/就想起杨柳树下的倩影/伊水河畔的芦笛/以及母亲的纺纱车/谱出的那些摇篮曲……”这类爱国怀乡诗,还可以列举许多,这才是爱我中华、渴望祖国统一的正声,而《鼓浪屿之波》式的“逆向抒写”显然不大符合时代主流达仁夫妇吧,与这首歌曲的预设主题也是南辕北辙的。

再从艺术上看,《鼓浪屿之波》的歌词无论是意象表达还是语言锤炼,都是不理想的。台湾的港口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渴望见到基隆港,而不是高雄港、花莲港、台中港呢?基隆在距离上也不是和厦门靠得最近的城市。“我紧紧偎依着老水手,听他讲海龙王”,这一情节从何而来,“海龙王”与基隆港有什么特殊渊源,就像莆田有一位妈祖,厦门有一位黄大仙吗?只听说此地原名“鸡笼”,有山形似鸡笼。再如,词中那位台胞在鼓浪屿见到“四周海茫茫”,“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又是“海”,又是“云海”,先后错杂而重复。“他娓娓的话语记心上”这一句显得业余,好像只是为凑足音节。再如“思乡思乡啊思乡,鼓浪鼓浪啊鼓浪”,这种靠简单重复拼凑出来的句子,只能反映作者想象力的贫乏和语言的苍白。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网友对原词提出批评,甚至认为原词“糟贱了这么好的曲谱”。一支歌曲的创作需要作词、谱曲、演唱等几个方面力量的参与,但决定其成败的是谱曲。尽管有的业内人士不大赞同我的看法,但我仍然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观点。很多歌曲旋律十分优美,人们欣赏了许多遍却不知道歌词说了些啥,找来一看,要么土得掉渣,要么是口号堆砌,要么是打油句子,措词不得体甚至文理不通,但歌词的低劣并没有影响美好曲调的迅速传播。打个不太恰切的比方,就像一个靓丽女子款款登场,万众瞩目,没有人留意与其搭配的“另一半”。前些日子在视频里看到一群美国佬演唱《社会主义好》,看他们唱得那么卖劲,实在让人鼓舞一品庶女,一个内心里感奋不已的圈友发给我之后,我立马发了“朋友圈”。直到一个广东网友告诉我,老外觉得什么曲子好听就唱什么,至于歌词人家根本就不懂,即使懂了也不在意,这才使我更加坚信:曲子与歌词往往是无关的。

《鼓浪屿之波》传播了几十年,我从来没有关注过它的歌词,甚至把它记成了“鼓浪屿之歌”羊角。后来听说毛翰等人重新为其填词,我依然没有关注原词是怎么写的,只是以为原词不适合厦门地方的需要。最近又听说毛翰的填词引起了争议,我才找来原词拜读,真没想到是如此勉强。《鼓浪屿之波》驰名天下,但厦门却没有占到多少“便宜”。按照那次创作规定的主题,歌词本没有义务赞美厦门,不赞美厦门倒也罢了,但歌中一个劲地念叨“台湾是我家乡”,“母亲生我在台湾岛”,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给人的感觉却是人家在鼓浪屿、在厦门度日如年。试想,一位台胞身在厦门,一点也没有感受到厦门的美丽,这座城市一点也没有让他感到宾至如归,流连忘返,而渴望快快离开,这让厦门听了作何感受?其中的别扭和难堪,厦门想必早已感受到了。因此,这些年来在厦门的一些重要场合出现《鼓浪屿之波》,往往是只奏其乐,不唱其词,厦航的飞行航班上也是如此处理的。

《鼓浪屿之波》歌词缺憾的产生,我看用“仓促”来解释可能比较合适。当时,除了政治任务的“紧迫性”之外,“曲先词后”的程序反常很可能是导致这支好曲被胡乱“许配”的一个重要原因。试想,如果有了如此好的乐曲,组织者能够比较从容地面向社会搞一次歌词征集,随便挑一首歌词或许都比这首好。岩崎峰子虽然木已成舟,对于原词立意构思和艺术表现上存在的种种缺陷,早就有人试图弥补。就在这首歌问世不久的1982年,著名歌词作家吴苏宁先生就曾为《鼓浪屿之波》重新填词,并改题为《鼓浪屿唱晚》:“月光撒在水面上宁化人才网,微风乘波浪,花香涌过日光岩,沙滩醉海旁。双双脚印恋人留,琴弦伴着歌儿唱,我流连,我忘返,流连忘返听集美钟声响。霓虹映在鹭江上,游艇驾波浪,灯塔闪在夜幕中,巨轮进海港,五洲四海亲朋来柳生但马守,欢声笑语聚一堂,我心怡,我神旷,心怡神旷看厦门更辉煌。”据吴苏宁先生介绍,《鼓浪屿之波》的作曲家钟立民先生见过此词,曾予首肯,说明他也意识到了原词的问题。《鼓浪屿唱晚》后来收入“中国歌海词丛”吴苏宁专辑《非呓语》,手抄的歌谱也保存至今。正因为《鼓浪屿之波》歌词欠佳,当2007年3月厦门“两会”上有提案建议把《鼓浪屿之波》定为厦门市歌时,理所当然地被否决了。然而,由于《鼓浪屿之波》的旋律优美,在厦门人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为之重新填词用做厦门市歌,就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此后,不断有人做过为《鼓浪屿之波》重新填词的尝试,直到今天上网搜索,还能找到多个填词文本,其中不乏好作品,但我更为赞赏的还是华侨大学教授毛翰改题《鼓浪屿之歌》的填词:“鼓浪屿白鹭飞翔,浪漫写在天上。鼓浪屿鼓动青春来,青春啊一路歌唱。日光岩上眺望,长虹飞跨海浪。天有情,海有爱,我们拥有你美丽的厦门港。∥母亲城碧波荡漾,海岸几度沧桑。母亲城广厦千万间,凤凰花门前开放。皓月园中徜徉,两岸华灯初上。天有情喇嘛钦,海有爱,我们拥有你美丽的厦门港放屁大王。∥鼓浪屿琴声悠扬,日夜在海天回荡。有多少人间失落的梦,都在这里珍藏。珍藏点点星光,珍藏鸟语花香。天有情,海有爱,我们拥抱你美丽的厦门港。”毛翰是诗人,这首歌词体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也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因此深得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赞赏,郑教授曾多次指挥厦门爱乐乐团演唱。2012年5月19日厦门大学音乐厅,郑小瑛指挥厦门爱乐乐团重新演绎此歌(改题《美丽的厦门港》),随后作为中国优秀交响乐团及作品展播之一,由中央电视台及厦门电视台播出。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教授有专文《〈鼓浪屿之歌〉歌词评析》,解说其词从“日光岩”“皓月园”到“点点星光”(日月星),从“天有情”“海有爱”到“我们拥有你”(天地人)的纵横交织的意象结构,发表在2010年11月29日《厦门日报》。撰文赞赏毛翰填词的还有厦门大学王卫华教授的《鼓浪屿之歌,新词新气象》等文章。著名音乐家鲍元恺教授也说:“我觉得这首歌词很不错。原词中某些关于两岸关系的安排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的局限,而有些牵强附会。”
《鼓浪屿之波》是作曲家钟立民先生的神来之笔,是其一生唯一的传世之作,厦门有幸得之也算缘分。此曲如今早已是厦门的一张文化名片。厦门如果要抛开《鼓浪屿之波》,创作一首词曲全新的歌用做市歌,成功的可能性更小。因此,鲍元恺教授说:“中国的各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谁都没有一首像样的市歌。厦门有《鼓浪屿之波》,很难得。要珍惜。”珍惜的办法就是珍惜其经典旋律,重填歌词,推陈出新,让它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鼓浪屿之波》重新填词势在必行,当然不是说一定要用毛翰的填词。最好是组织一次《鼓浪屿之波》重新填词的征文活动储世新,让各路高手同台献艺,一竞高下,最后广泛征求意见,挑选最好的新词重新演唱。此后,如果人们恋旧,还可以让《鼓浪屿之波》新词、旧词两种版本同时存在,并行传唱,让听众去鉴别,让时间去选择,最终优胜劣汰。
【作者简介】

任蒙,作家、文化学者,出版有诗歌、散文、杂文、文艺理论等专集22部,其中《诗廊漫步》曾多次再版和重娄婧事件印,《任蒙散文选》再版3次,被誉为“当代实力派散文的代表性作品”,曾获首届“全国孙犁散文奖”唯一大奖、冰心散文奖、全国首届鲁迅杂文奖金奖。学界有《任蒙散文研究》《任蒙散文论集》等5部。现为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特聘教授、湖北警官学院、武汉商学院客座教授。
***************
相关链接
《鼓浪屿之歌》歌词评析孙绍振
美丽的厦门,呼唤一首美丽的市歌。美丽的市歌却不会从天而降。放眼望去龙井婊,偌大中国,许多城市都盼望一首自己的市歌,却往往不能如愿。广告天下,许以重金吃屎图,征集来的市歌,其词曲往往难以写出自己这座城市的风神气质,得不到市民的认可。中国不少城市征集过市歌,但迄今为止,好像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所幸厦门,有一首《鼓浪屿之波》,它的台胞思乡的主题,与厦门市歌原本风马牛不相及,却因其旋律优美动听,流传多年后,在厦门已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成为厦门的音乐标识达菲鸭,于是,也几乎成了厦门市歌的不二之选。用其旋律,另填新词,已成为许多厦门人的共识。倚声填词,推陈出新高校龙中龙,亦非易事。诗人毛翰为填此词,数易其稿,从最初的“尽量少改”,到最后的“彻底重填”,连题目也改为《鼓浪屿之歌》,其中的曲折艰辛可想而知。皇天不负苦心人,当2010年9月,由郑小瑛教授指挥,厦门爱乐乐团暨合唱团首度演唱新版《鼓浪屿之歌》,受到热烈欢迎,就不足为奇了。试看其词:鼓浪屿白鹭飞翔,浪漫写在天上。鼓浪屿鼓动青春来,青春啊一路歌唱。日光岩上眺望,长虹飞跨海浪。天有情暗香简谱,海有爱,我们拥有你美丽的厦门港。母亲城碧波荡漾,海岸几度沧桑。母亲城广厦千万间,凤凰花门前开放。皓月园中徜徉,两岸华灯初上窝沟龋。天有情,海有爱,我们拥有你美丽的厦门港。鼓浪屿琴声悠扬,日夜在海天回荡。有多少人间失落的梦,都在这里珍藏。珍藏点点星光,珍藏鸟语花香。天有情,海有爱,我们拥有你美丽的厦门港。 毛翰说:“《鼓浪屿之歌》的主旨为厦门之恋。第一段从自然景象落笔,写鼓浪屿的风情和魅力。第二段转向社会生活画卷,写整个厦门。第三段回到鼓浪屿,回到自然与人生的咏叹。”由台胞思乡,到厦门之恋,歌词已焕然一新。 第一段,开头即不同凡响。白鹭为厦门市鸟,一行白鹭上青天,把“浪漫写在天上”,可谓神来之笔,厦门这座城市的美丽和浪漫因而跃然纸上。“鼓浪屿鼓动青春来”的“鼓动”,由鼓浪屿之“鼓”字生发而来,把鼓浪屿的风情和魅力, 把鼓浪屿与外部世界(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一下子就给写活了,充满动感了。 第二段由点及面,视野延伸到整个厦门。“母亲城”一词亲切而得体,市民称自己的城市为“母亲城”,就像国民称自己的国家为“祖国”(motherland)一样。以“海岸几度沧桑”写出这座城市的历史感,更以“广厦千万间,凤凰花门前开放”抒写这座城市的今天和明天。“厦”“门”二字嵌在句中,自然天成。化用杜甫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也算是现代中国人对于历史的回应和承诺。 这两段中,“长虹飞跨海浪”化用“长虹卧波”的成语典故,既是实指厦门岛与大陆之间的一座座大桥,也暗喻厦门与金门,与TW,乃至世界的桥梁联系。“两岸华灯初上”指鹭江两岸的入夜景色,兼指厦金两岸的和平景象,暗喻台海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意象的设置相当得体。 新词之于旧词,唯一袭用的一句是关于日光岩。“登上日光岩眺望”改为“日光岩上眺望”,句子更有弹性,意象更为灵动,既可理解为游人在岩上眺望,也可理解为日光在岩上眺望。与之相应,后面“皓月园中徜徉”一句,既可理解为游人在园中漫步,也可理解为皓月在园中漫步。历史上,郑成功曾在鼓浪屿训练水师,收复TW,皓月园就是为纪念其英雄业绩而建,今人于皓月园中看两岸华灯,自是意味深长。 歌词第三段,回到鼓浪屿,回到这座音乐小岛。海天怀抱,悠扬的琴声中,“有多少人间失落的梦,都在这里珍藏”,这分明又是妙句。鼓浪屿,如海上仙山,尘外仙境,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从红尘中来,从俗世中来,从名缰利锁的羁绊中来,面对鼓浪屿的静谧和安详,超然与天真,人们会恍然悟到许多真谛,关于生命的本真与异化,关于灵魂的失落与回归…… “天有情,海有爱,我们拥有你……”这一句在篇中一咏三叹,“天”“地”“人”的意象结构隐含其中,自是难得的佳句。而全篇三段,从“日光岩”到“皓月园”,再到“点点星光”,竟然还隐含“日”“月”“星”的意象结构。《三字经》云:“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天地人、日月星的意象结构,在一首歌词中纵横交织,不由你不感叹,作者构思之缜密,用心之良苦。 作为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诗与歌词的理论与创作”方向的硕士生导师,毛翰的诗歌论著颇丰。关于歌词创作论,就有40多篇文章连载于中国音协主办的《词刊》,结集为《歌词创作的原理和方法》一书出版。同时,他还坚持着自己的诗和歌词的创作,《鼓浪屿之歌》就是其厚积薄发的一次成功尝试。(原载《厦门日报》2010年11月29日)
===========================
半卷书文化网:http://www.banjuan.org
半卷书华文网:http://www.banjuan.org/hw
半卷书网站是为海内外文学爱好者、华文作家朋友们提供的一个公益性文学交流平台。致力于创建最纯粹的原创文学创作与交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桥梁构造者,提供电子书籍、讲座等的交流与学习。
2015-01-28 | 热度 361℃ 全部文章 | Tags: